2022全国两会上的碳中和声音(二)

日期:2023/03/17点击:19


2022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中,关于碳中和的相关提案和建议不断涌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永林

扩大交易规模完善全国碳排放权市场建设

李永林说,目前碳市场运行还存在非临近履约时段交易清淡、部分燃煤掺烧机组暂未纳入全国碳市场、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存量不足、绿电市场未与碳市场衔接、碳市场涉税事项尚未明确等问题。建议扩大全国碳市场规模,完善碳市场法律法规以及碳交易涉税制度,加快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李永林建议,扩大全国碳市场规模。尽快明确其他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时间点及配额总量分配原则,并提前预发免费配额,以便相关企业参与碳交易,提升碳市场活跃度;研究推出碳市场拍卖机制,应对市场炒作行为,调整短期市场供给,保持碳价相对稳定。探索推出碳期货、碳期权等金融工具的可行性,完善并丰富碳市场交易品种体系。

同时,尽快重启CCER项目备案,提升企业开展自愿减排项目的积极性。降低控排企业碳市场履约成本,充分发挥CCER对“双碳”目标实现的推动作用。

完善碳市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科学的核查和数据管理制度,加快构建和完善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MRV)体系,设定科学的实测值测算方法,强化对第三方核查机构的监管力度,增强对数据造假行为的惩罚力度,确保公平的数据统计环境;保持碳市场配额发放标准和CCER使用条件等政策稳定,不断推动碳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做好碳排放和电力市场顶层设计。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明确绿电、绿证和碳交易之间的关系,实现相关数据的贯通,明确企业使用绿电在碳排放量核算中予以扣减,激发企业购买绿电的积极性,推动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此外,完善碳交易涉税制度,规范碳交易线上交易开具相关发票的操作流程。

全国政协委员陈清霞

建议在港设立亚洲“碳交易中心”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陈清霞建议要着力发展绿色金融,通过与广东深度合作,建立起粤港澳大湾区碳经济体系,助力解决国家‘双碳’问题。

陈清霞指出,目前全球碳市场分为监管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两种。自愿碳市场交易的对象是“碳普惠”,是通过劳动力生成的减排项目,申报“碳账本”形成的。该市场的碳证全球流通,现有四大“碳账本”,一个在欧洲瑞士、三个在美国,覆盖97%“碳普惠”的发行。

鉴于全球碳市场情况,深入研究“双碳”问题,陈清霞建议,国家支持在香港建立亚洲“碳账本”及“碳交易中心”,充分利用香港国际化程度高的优势,设定“碳账本”标准,以此服务亚洲国家,发展绿色金融。可利用现有债券通和沪深港通等渠道,把投资者带进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更好服务国家“碳中和”目标。

陈清霞说,“碳普惠”是一个很大市场,香港发展碳普惠券商、碳普惠投资,将给香港带来新资产发展机遇。通过大数据建立低碳企业项目数据库与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金融单位与相关企业、项目的精准对接,能更好推进普惠金融、数字金融与绿色低碳金融的连结与耦合。

在港建立“碳账本”“碳交易中心”,利用各种优势和良好条件,建立健全大湾区碳经济体系是完全可能的。陈清霞指出,一是,香港、大湾区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深化与国外接轨有利于发展绿色金融。二是,中国是全球碳排放数量最大国家,碳市场份额可观。三是,“碳账本”推动技术发展,特别是信息化技术、遥感卫星技术和互联网方面。四是,现在“碳普惠”通过美元结算,如未来中国是买家,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是卖家,通过中国版数字货币项目(DCEP)结算“碳普惠”的生成,以DCEP结算完成碳证交易,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全国政协委员洪明基

促进餐饮消费碳中和

全国政协委员、合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洪明基对于促进餐饮消费碳中和、连锁经营企业疫情期间减免房租、阶段性降低连锁经营企业用电成本等方面提出了自己提案。

对于餐饮消费中的碳减排,洪明基表示要加快餐饮消费领域碳减排计算的标准化进程。在餐饮消费的菜式设计、餐饮包装、倡导节约等重点环节,明确碳计算的底层逻辑,形成碳减排计算标准;充分考虑各地碳排放因子的合理差异范围,推行碳计算标准互认规则,打破地域限制;对地方、团体、企业的碳减排标准进行认证,打通公共减碳平台和私营减碳平台。

另外,通过数字化的手段,针对公众减排行为比较分散的情况,提高碳减排数据收集和数据管理的效率;通过激励低碳餐饮消费行为,促进形成绿色低碳餐饮消费的风尚;以低碳餐饮消费的大数据反馈给生产端,促进生产端的绿色低碳转型;并在网络空间进行宣传生态文明建设。

最后,将餐饮消费碳减排量纳入碳交易系统,在现行体系下,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费的碳减排量主要通过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和碳普惠获得激励,可以在各地碳普惠的方案中,纳入餐饮消费的减碳场景和减碳环节,或者加快CCER的重启并纳入餐饮消费碳减排量,这两种形式都可用于配额清缴抵销或公益性注销,可以有效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和生态保护补偿。通过运用数字技术和手段,餐饮消费领域的碳减排可实现商业激励、政策引导鼓励、减排量交易并行的综合性、可持续、市场化激励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王焰新

建设碳中和校园,培养创新型碳中和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建议,应大力推动高校建设碳中和校园,培养创新型碳中和人才。

王焰新称,高校肩负着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的双重使命,既应组织科研力量攻克“双碳”科技难题,将“双碳”知识和理念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也应全面推进校园碳中和建设,把校园变成师生共同开展科技研发、技术孵化、协同育人的碳中和生活实验室。

王焰新认为,通过建设碳中和高校,增加新能源、节能、智慧化管理等措施,不仅节约大量办学支出,还能促进区域“双碳”目标达成。同时,针对校园碳中和的实际难题构建跨学科师生团队,以校园碳中和生活实验室等形式开展实践,有助于将碳中和理念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王焰新建议,制定高校校园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鼓励高校、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和社区,围绕“双碳”主题构建发展联盟,并建立校园碳中和评价体系,让高校公布碳排放信息和碳管理绩效,接受社会监督。

全国政协委员于迅

以蓝碳助力碳中和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于迅委员提交提案,建议以蓝碳助力碳中和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提案提出,蓝碳可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蓝碳生态系统不仅能调节水质,为重要的经济物种提供生存空间,同时兼具美学和生态旅游功能;还可作为防灾减灾的绿色基础设施,减少风暴、洪涝与岸线侵蚀对沿海社区和设施带来的破坏。

于迅建议,用足地理区位优势,扎实做好蓝碳基础与理论创新。借助国家支持与国际合作,构建蓝碳科学与政策研究平台。围绕我省的红树林和海草床修复等项目,开展蓝碳方法学实践,形成适合我省特定物种及生态系统的各类参数;用足海洋资源优势,深化蓝碳资源保护及生态系统修复。围绕现有海洋生态保护体系,将蓝碳纳入生态保护指标范畴,推进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综合管理,统筹陆源污染防治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分区域、分类型推动蓝碳试点示范项目;用足自贸港政策优势,创新蓝碳交易机制与金融实践。构建以金融为重点的蓝碳公共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蓝碳生态价值。以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场所建设为契机,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蓝碳交易模式,积极探索个人、企业之间基于碳账户的交易、定价、对价等制度规则。

九三学社中央

强化绿色建材技术创新支撑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九三学社中央提案建议,一是针对绿色建材在建筑保温、环境保护等领域应用,在“十四五”布局一批重点项目,以绿色建材国家实验室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及行业领军企业为依托,牵头整合有关方面科研力量,给予绿色低碳建材基础研究、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工程产业化应用等科技政策支持。

二是对企业承担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给予持续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推动以行业领军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为主体,联合领域内高校、科研院所、金融资本、服务机构等共同组建绿色建筑和建材创新创业联合体,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绿色建筑和建材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绿色建材颠覆性低碳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和成果转化。

三是研究制定绿色建材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工程的财政支持政策,出台绿色建材推广应用专项补贴政策,对从事绿色、低碳建材创新研究、中试开发、工程化应用等工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推动绿色、低碳建材的规模化应用。

全国政协委员、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助力碳中和

武钢表示,绿色金融业已得到国家高度重视,为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资金支持保障,是实现国家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自“双碳”目标提出后,各商业银行陆续出具了绿色金融相关管理办法和业务品种,但存在绿色信贷项目认定模式、口径不一致等问题,在降低绿色资产风险权重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在此基础上,武钢建议,倡导人行、银保监会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的政策体系及评价标准,出台绿色信贷的监管激励措施,包括:降低绿色资产风险权重;降低再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规定绿色贷款投入比例并逐年提升;提高补贴确权贷款用途灵活性等。

“当前正处于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起步阶段,实现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和规模化发展,在金融企业增值税政策、企业留底增值税处理机制,以及光伏发电产品增值税优惠等方面仍亟须财税政策的进一步扶持。”武钢表示,行业主要关注点包括:可再生能源行业贷款利息征收增值税下一环节不得抵扣使得度电成本抬升;风电行业留抵增值税亟须优化;光伏发电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取消不利于企业稳定经营;储能行业亟须财税政策支持;通过财税政策促进绿证交易等。

他建议,倡导可再生能源发展财税政策进一步优化;鼓励储能行业发展的所得税和关税政策;出台引导绿色能源消费及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等。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

开展大湾区蓝碳生态建设

马化腾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和完整的海洋生态系统,构成了巨大且完善的生物碳泵及海洋碳酸盐泵,同时具备红树林、海草床、盐沼这三大滨海蓝碳系统,海洋产业基础雄厚、互补性强,具有发展蓝碳得天独厚的优势。

马化腾认为,开展大湾区蓝碳生态系统基础调查与检测,制定战略规划,建立数据网络系统;加强海洋协同保护管理,开展固碳增汇技术研发,重建高生物量、高碳汇型水生生物群落,完善海洋碳循环和储碳机制;加大对蓝碳关键技术的科研投入;探索蓝碳定价机制,支持海洋碳汇交易等。

全国政协委员朱定真

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双碳”行动

“双碳”目标的实现,不仅依靠国家战略的制定,地方政策的落实,行业的低碳转型,同时也有赖于全社会“双碳”科普意识的提高。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概念上的名词,与双碳战略相关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正成为拯救地球的实践战场,关系到未来人类的生存。科学合理地对全社会进行“双碳”科普工作,正确传达低碳发展的科学理念,纠正对碳达峰、碳中和存在的认识误区,充分认识到“双碳”政策是关乎全人类、全社会的主动积极行动,对相关科普工作提出了更广泛、更现实、更紧迫的要求。将科学的节能减排理念和方法,传播到整个社会,提升全社会对“双碳”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节能减排意识,形成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双碳”目标的实现,让低碳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让低碳发展的国家方针、政策获得全社会的共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双碳”行动,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煤气主席李家杰

大力发展智慧减碳技术

在李家杰带来的两份提案中,其中一份是《大力发展智慧减碳技术,推动高耗能行业高质量绿色转型助力国家碳中和》。

提案中,李家杰着眼于实现“双碳”目标时间短、任务重等问题,围绕高耗能行业,提出几点建议。他认为应从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减排入手,在推动高耗能行业工艺流程的改造升级之外,加速推进智慧减碳技术在高耗能行业的创新应用。

在李家杰看来,数字技术的融合以及绿色能源是智慧减碳技术的基石,要做好“双化协同”工作,推动智慧减碳技术在高耗能行业的应用。

具体来看,李家杰建议,国家应通过顶层规划,建立智慧减碳技术建议清单和技术价值评判标准;政府机构、能源企业、行业协会合作构建行业级碳排放监控平台;重点鼓励高耗能企业应用智慧减碳技术清单内的技术;成立国家级专项扶持基金;分行业打造智慧减碳示范企业。

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

修改环境保护法  保障“双碳”目标实现

胡成中代表表示,“双碳”目标是一场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验。为避免出现“一刀切、运动式”降碳带来的风险以及清洁能源项目的无序发展,“双碳”改革必须在具有强制性、规范性、可操作性的法律制度指引下稳妥推进。

胡成中代表说,修改环境保护法已经具备制度基础。“作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综合性法律,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就明确‘其他公害’也属于环境保护规制对象。大气污染防治法也已规定对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实施协同控制。这些规定均为将‘双碳’目标纳入环境保护法的规制对象提供了制度依据。”

“建议从生态环境领域的基本法——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入手,使碳排放与治理有法可依。今后在宪法与环境保护法框架下,再制定单项法律,逐步完善配套办法。”胡成中代表说,目前应对气候变化的专门立法和环境法法典化都处在研究论证阶段,时机尚未成熟,而减碳工作已经开展,制度构建迫在眉睫。

胡成中代表建议,修改环境保护法总则的相关条款,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生态环境保护范畴。在立法目的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内容,在企事业单位的义务中增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相关内容,同时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将应对气候变化相关费用纳入财政支出范围。增加行政处分条款,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违反应对气候变化职责的,进行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