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要目
【专家观点】
人工智能赋能数字经济…何积丰
平台经济反垄断数字经济新生态…张兆安
【中心原创】
数字与绿色共舞经济与社会并进…李 易
人工智能赋能数字经济
何积丰
绿色技术提倡天人合一。很多高新技术都有两面性,像双刃剑一样,它能做很好的事情,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也有负面作用。上海肩负建设人工智能、生活资料和微电子等三大的国家实验室的任务,那么,新基建中的人工智能如何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呢。
最早提出数字经济是在APEC会议上,总书记提到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形成势头,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加速发展。什么样的经济才是数字经济?我认为是用数字手段提高经济品质、提高效益,并通过绿色这样一个概念保护环境。
数字经济十大类型
回顾现有对数字经济的解读,我认为至少有十大类经济属于数字经济。第一,最早出现的是数据经济。数据经济,是从生产要素来判断,如农耕文明时代的主要要素是土地,现在全球市值最高的五家公司都属于数据经济。
第二是服务经济。中国服务经济发展非常快。服务经济能够做好主要依靠两个基本元素:一是网络,二是数据。数字技术极大地推动了服务经济的转型升级,中国几家大企业,如阿里、腾讯都依靠数字技术。在国家当前发展阶段,最重要的是云服务。另外,进一步发展云服务的话,那么,对底层的通信技术建设和升级很重要,5G给我们很好的机会,尤其在一些重要产业这几年发展非常快。但是工业上面用5G还是有困难,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是需要补的。
第三类是平台经济,平台经济本质上是把消费者和生产者连接起来,连接的手段就是靠数据,没有数据平台不知道哪里是他的消费者。
第四类是温家宝访问无锡时提到的物联经济。我们这个时代提倡无处无终端,处处皆计算,早期的互联网发展解决了人和人的关系,现在是物与物的互联,物联网发展的前景非常广泛。物联网用到的技术特别多,举一个例子,数字许可证授权管理,就是要保证它不干坏事。
第五类是分享经济,我们中国做的最起劲,像上海的小黄车、小蓝车都属于共享经济,这对我们经济发展很有利的。
第六类是产销者经济,就是基于发散要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早期如海尔,就是由消费者选定要哪类产品。
第七类是长尾经济,即一种产品的数字化成果在整个行业共享。像汽车智能化改造造就智能网联车,这是一种新的服务方式,这在过去是没有的。
第八类普惠经济,让社会群众都感受到它的优点。
第九是协同经济。
第十是智能经济。智能经济目前有两大趋势,一个是机器在很大程度上在慢慢替代人类的工作。另一个是人工智能价值链。人工智能引领我们产业变革,我们做了一个加法,工业加上人工智能本质上是工业4.0,家居加上人工智能就是智能家居。这里面有哪些变革呢?按照中国商业部的产业研究院报告,实际上我国人工智能市场在2017年达到将近200亿的规模,2018年240亿。报告举了很多行业的例子,如零售、医疗、交通、教育、公共安全、商业服务,都有遇人工智能结合很好的场景,并且这一结合慢慢在扩大影响。
分析其产业结构,可以看出,第一是基础层,包括数据、计算、硬件,也就是我们所讲的数据资源、云平台,硬件包括芯片。第二层是技术层,即感知智能,现在很多人工智能企业做的都是这个部分,或进一步升级为认知智能,这个工作要一步一步走,没有那么快。第三层是应用层。比如虚拟助手、商业智能、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整体解决方案,这都是现在的产业增长点。这些与制造业密切相关。
智能制造中的人工智能
第一,智能制造的发展必须依赖人工智能技术才能完成新一轮的进化。比如小数据、大数据通过深度学习,为智能制造提供数据基础,这个工作还是要做的。第二,从计算机辅助到智能认知,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特别是关于数字孪生问题非常重要。今年上海布置的数字化项目强调两个基本技术,一个是智能互联,第二就是数字孪生,这个技术如何推进是今年的重点。第三,从局域网到泛网,我们应该提供一个互联互通的网络技术,不要每家搞自己的一套。
智能制造中人工智能的参与方式包括,第一,提供实时计算能力,比如轨道交通,需要反应要非常快,不能2分钟以后还没有结果。第二,态势感知,现在每天坐地铁的人达到1300万,那么大的服务人群,不允许有中断的可能。第三,智能决策,去年2号线有一个车站出了个小问题,导致这个车站挤满人,地铁也挤满人,调度员做的决策是让车上的人下车,结果导致车站人满了,下不来,最后造成24小时地铁停运。最后一个是动态感知。
从制造业来看,目前能够启动的制造里面做的比较好的人工智能产品,就是自动化测试。现在的软件实施成本非常高,而且软件人员工资提高非常快,如果还是人测的话,成本是没法支撑的。这里面要做柔性制造、全流程监控,这些在金山化工行业很早就做了。运维包括,数据中台、业务中台、任中台,然后做协同分析。最后是算法和硬件。
这个生态体系需要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智能互联是第一步,如果做不到这条,后面的事情就不要谈了。第二,开放性,不要每家关的牢牢了,要数据共享。第三是应用,大家用手机都有体会,手机APP用的很方便。微服务有一个好处,它会根据资源环境的限制和需求,临时配置。最后是工业互联网新生态,这个新生态正在探索中。
我们刚刚开始做工业数据,如果将这个数据变成代码,需要做IT的人和搞业务的人密切配合,因为IT不知道哪个是主业务。这里有一个分析模式,其一,要关心业务逻辑间的因果关系,比如某一个地方出了故障,要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是很重要的分析工作,要做很多模型。其二,要把数据相关性挖掘出来,这个在金融等部门很重要,数据来自于不同部门,需要多类数据融合,因此要做相关性问题研究。最后是应用服务,比如要研究如何从整体的架构向微服务架构过度。
(何积丰 中国科学院院士)
平台经济反垄断数字经济新生态
张兆安
首先,我们厘清两个概念,产业数字化是数字为产业赋能。比如说我们用数字来赋能传统产业,这个就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就是数字本身可以形成很多新的产业。作为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今年我一个非常强烈的感受就是,国家把数字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不管是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纲要,在原来的信息化、数字化篇幅,写到产业发展,就用信息化推动工业化描述,基本上结束了。现在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纲要用一个章来写,这意味着未来中国一个重要的任务就叫数字化。
中央把数字化提高到前所未有高度的原因分析
为什么中央把数字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这个高度。全世界的技术,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叫领跑,第二种是并跑,第三种是跟跑。我认为,中国在数字化领域最容易出现领跑和并跑,而其他领域估计比较难,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中国数字经济走在全世界前列,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了中国,比如互联网经济、平台经济,中国一定是走在全世界前列。
另外,还有其他原因。这个同中国整个发展的阶段有联系,中国现在还是市场经济体系在不断完善的进程中,新生事物最容易产生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所以我们现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创新转型等。新生事物产生有好的一面,同时新生事物在发展进程中一定有不太完善的方面。最近至少30年,互联网经济、平台经济疯狂发展,效果也比较好。但我们发现平台经济本身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不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问题,包括一些体制机制问题。为此,中央高层要先发声,中央层面上真正发声是从去年开始,第一次是2020年12月11号,中央政治局会议首先提出,要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实际上上升到这个层面的话,就说明问题在某些领域确实是比较严重了。第二次,今年全国两会之后,3月15号,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总书记就谈两个话题,一个是平台经济,另一个是“碳达峰、碳中和”。会上中央对互联网经济、平台经济做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起来。其中特别强调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高层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连续两次传递这个信息,实际上就是要坚决维护中国的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生态,即绿色生态。然后还有一些具体举措,国务院出台了一些反垄断指南,第一次是去年11月份,国家市场管理总局发布了一个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全国非常关注。到今年2月7号,全国两会之前,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又出台了一个指南,这个指南叫《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一个是专业监管机构——市场监管总局,一个是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都专门出了一个平台经济反垄断指南。这两个指南在这么快的时间里推出,说明我们现在要净化平台经济发展的环境,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时刻,否则的话不会连续这样出台。
围绕经济服务大局的四点建议
基于这种思考,围绕经济服务大局,我提了四条建议:
第一条,中央两份反垄断指南出台后,需要细化操作的具体方案。没有实施细则的话,都是原则性的,就等于发号召,没法落地。我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根据这两个指南出台一些实施细则,这个具体方案实际上可以对下一部法律的修改提供很多内容。
第二条,由于实施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成为一个重要任务,我建议应该做一个个案处理。个案处理最大的好处是教育企业、教育消费者。平常我也问过很多老百姓,我说什么叫垄断,他根本不知道,因为他没有学过反垄断法,他不知道什么叫垄断,什么叫不正当竞争,实际上消费者根本搞不清楚。这样的话需要通过个案执法的处理,告知所有的企业、告知所有的消费者什么叫垄断行为。
现在消费者、企业反响比较大的无非是二选一,还有大数据杀熟,但实际上涵盖的垄断行为是很多的。个案处理对我们整个平台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是有帮助的。
第三条,要修改法律。中国做任何事情,刚开始是政府规章,都要有法有据。今年全国人大启动反垄断法修改,这样的话在反垄断法修整中就把整个平台经济,以及同平台经济相关的一些条款囊括进去。在这个方面,一些国外的经验可以借鉴,比如美国、欧盟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反垄断法律已经包括了数字化的内容,比较健全。借鉴国外,我国要把这个法律修改好。
第四条,很重要,就是关于反垄断执法人员。其一,我们执法队伍实际上是不够的,这个执法队伍要有专门的基础,否则的话他根本就搞不清楚。美国数字领域反垄断的专业执法人员大概两千多人,欧洲国家至少五百到一千人左右,他们都是专业的反垄断执法人员。相比我们实际很少,靠几十个人是管不过来的,反垄断队伍数量要扩增。其二,执法人员的水平要提高,因为反垄断工作技术性非常强,假如没有专业技术的话,执法没有这个水平,要通过一些专业人士加入进去,其三,还需要一些培训等等。
我提这四点建议没有任何背景,作为一个有政治感的中国经济研究者,是自己独立提出。这件事情假如不解决,肯定会出很大的事情。
呵护平台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如何去呵护好平台经济发展,这不仅仅是我们,更是社会方方面面都要去共同努力的,不然会出现重大的负面新闻,或群体性事件,这个方面实际上我们是有教训的。比如说前两年P2P,因为平台经济有一个最大的特征,它的波及面是非常广的,不是像一般的合同诈骗和其他一些违法行为,它涉及到的是个体,涉及到很大的群体。
我记得前两年在北京开会的时候,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里面也是有互联网金融,涉及到最多的有一百多万人,这样的话,假如把这件事情做好,不仅仅可以推动平台经济自身的健康稳定发展,还能够使得更多的中小企业通过平台经济获得新的发展,同时又能够很好的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张兆安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上海副主委)
数字与绿色共舞 经济与社会并进
李 易
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社会,“数字”与“绿色”成为频率越来越高、强度越来越大的时代关键词。二者的琴瑟和鸣,将决定人类的命运。
2015年9月26日,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个宏伟的倡议——“中国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这为推动世界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指明了一条数字化解决之道,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和积极响应。2018年7月12日,联合国设立秘书长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并建议2020年通过《全球数字合作承诺》以庆祝联合国成立七十五周年华诞。2019年4月27日,古特雷斯秘书长在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上大声呼吁——我们需要绿色发展,绿色经济才是人类的未来。2019年12月1日,冯德莱恩当选欧盟委员会主席,在欧洲议会发表的首次演讲中她将自己的政治主张归纳——“绿色与数字化的欧洲经济双转型”。2020年7月21日,欧盟二十七国领导人在欧盟特别峰会上就疫情后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达成了历史性协议,以期帮助成员国实现均衡、包容、公平、可持续的经济复苏,推进数字化和绿色化两大转型目标。2021年1月26日,在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冯德莱恩、默克尔和马克龙在演讲中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向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认为这将引领欧洲疫后复苏。冯德莱恩表示,总额7500亿欧元的“恢复基金”已进入下发阶段,欧盟将力保37%和20%的资金分别流向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面对“数字化发展”与“绿色发展”,中国正在以实际行动向全世界展现更大的雄心与期许。
从“十三五”时期起,中国政府就已对“数字化发展”与“绿色发展”展开谋篇布局,“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牢牢把握信息技术变革趋势,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推动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信息经济发展壮大”,“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加快完善安全高效、智能绿色、互联互通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更好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加强标准化、现代化运输装备和节能环保运输工具推广应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数字化发展”与“绿色发展”更是独立成篇,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底座与新引擎。其中,第五篇“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共四章十三节,提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第十一篇“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三章十二节,提出——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如果“数字化发展”有一种主色调,那一定是绿色;如果“绿色发展”有一个主引擎,那一定是数字化。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与助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新动能,数字化发展与绿色发展,绝非各自而行,而必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数字化发展与绿色发展,只有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形成合力——以“绿色数字化”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才能真正构筑起“数字与绿色共舞,经济与社会并进”的绿色数字化发展新格局,以此赋能高质量发展,最终完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命题。
数字经济呼唤绿色发展
毋庸置疑,以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增长最为迅猛的经济形态。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数字经济,既有利于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朝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加速演进,又有助于国民经济循环各环节的贯通。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显示: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6.2%,占比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按可比口径计算,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名义增长15.6%,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约7.8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高度关注甚至警惕的是——数字经济喜报频传的背面是惊人的耗能与碳排放。
2021年1月4日,在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上,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介绍:经初步测算,2020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830亿件,同比增长30.8%,业务收入达8750亿元,同比增长16.7%。快递业屡破记录的背后是中国电子商务的火爆。数据显示,2020年1至11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近8.8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额的比重达1/4,所占比重比2019年同期提高4.6个百分点。在喜大普奔的背后,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处理830亿件快递包装所产生的碳排放高达2133万吨,须种植近12亿棵树木才能中和掉。
剑桥大学最新数据显示——支撑比特币运转的区块链系统,年耗电量超过阿根廷,荷兰,阿联酋的年耗电量,具体数字接近1200亿千瓦时。刷一次比特币交易消耗的耗电量相当于刷45万笔信用卡。目前,约有六成比特币算力分布在中国,年耗电量近八百亿千瓦时。
新基建是数字经济的基石。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明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十四五”规划纲要则提出,“推动5G、大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能效提升。”建设提速兼顾绿色发展,这是摆在新基建面前的两大重任。作为新基建关键底座的数据中心,承载着数字社会的血液流动,价值巨大,耗能亦巨大。
美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占比全美社会总用电量早已超过5%;2018年,中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占比全社会总用电量2.35%,使用火电约1171亿千瓦时,由此产生烟尘4687吨、二氧化硫23436吨、氮氧化物22264吨、二氧化碳9855万吨。有数据调研机构预计,到2023年,中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将突破2500亿千瓦时。而新基建另一关键底座,5G基站亦存在和数据中心同样的现实矛盾。5G频高,带宽比4G宽5倍,信道比4G高16倍,发射功率比4G大许多。每个基站的耗能大概是4G的2-3倍,其总耗能估计是4G的4-9倍。更强的5G网络,自然也意味着更高的耗能与更多的碳排放。针对数据中心和5G基站的高耗能与高排放,必须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转型。
根据赛迪顾问统计,2019年中国整体数据中心耗能中约有43%是用于信息技术设备的散热,基本与45%的信息技术设备自身的耗能持平。可见减少散热的功耗来降低数据中心耗能,从而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已势在必行。事实已证明,液冷技术特别是浸没式相变液冷技术有效提升了服务器的使用效率和稳定性,同时使数据中心在单位空间布置更多的服务器,提高数据中心运算效率。
中科曙光采用浸没式相变液冷技术,将芯片、主板在内的所有计算部件浸没于液态冷媒中,实现了高效散热,单机柜功率密度达到160kW——这是传统风冷数据中心的4-5倍,能效比提升30%,年均PUE低至1.04;阿里巴巴浙江仁和数据中心整体采用了浸没式相变液冷技术,冷却系统由蒸发段、冷凝段、循环系统组成;蒸发段中电子元件浸没在绝缘液体中,液体吸热沸腾带走电子器件产生的热量;沸腾产生的蒸汽在冷凝段完成冷凝,经循环管路返回至蒸发段继续吸收热量,冷却液沸点72°C-76°C,散热全程无需风扇、空调等制冷设备,大大降低了数据中心的能耗,整体节能超70%,年均PUE降至1.09,再次印证了浸没式相变液冷技术领先的绿色节能水平。在上海杨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一家本土科创企业经过多年努力,成功研发出浸没式非相变液冷技术,较之浸没式相变液冷技术,冷却液沸点接近230°C,冰点-60°C,从而使数据中心设计部署浸没式液冷系统的难度大大降低,且更易复制、更易维护、综合成本也更低。遗憾的是,由于缺乏国家强制标准、配套供应链因循守旧以及缺乏政策激励机制,采用浸没式液冷技术的数据中心在全中国还寥若星辰。
事实上,除了散热技术的升级换代,清洁能源的使用也能有效降低数据中心引发的碳排放。自2014年以来,苹果公司世界范围内的所有数据中心均已实现由100%可再生能源供电。位于美国内华达州里诺郊外的里诺技术园区,一座占地180英亩的太阳能发电站正在为苹果公司内华达数据中心供电。该项目可向苹果公司输送50兆瓦的可再生能源,与该公司位于内华达州的其他三个太阳能项目总计供电270兆瓦。坐落于丹麦艾斯堡附近的陆上风力发电厂,每年能产生62千兆瓦时的电能,除了为苹果公司在维堡的数据中心供电之外,剩余的风电则并入丹麦电网。苹果公司在2018年宣布成立规模为3亿美元的中国清洁能源基金,该基金目前已在湖南投资三个风力发电厂,这些投资只占总目标的10%。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通过共享频率资源合建5G接入网,基站总数预估减少20%-30%,不仅节省投资更带来了耗能与排放的大幅降低。而部分发达国家正在研究利用氢能作为通信基站的能源体系。氢能——天然、无毒、清洁、燃值高、原料储量无穷大。以能量密度比较,氢是木材的1000倍、煤的6.8倍、汽油的3.3倍、天然气的3.4倍。氢能如在中国成功大规模投入商业利用,无疑将大大减少碳排放,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另外,通信基站的最大化利用,亦能较好的降低单位GDP的碳排放。中国铁塔正在推动“通信塔”向“数字塔”的演进,通过与有关部门、相关机构合作,推进国家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与环境监测预警基础设施互补共生,构建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的全国环境监测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共同营造多方参与的共建、共享、共治环境监测防灾减灾救灾社会化格局,这也是绿色发展的典型路径。
数字生态期待和谐共生
“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座山’之间有矛盾,又辩证统一。”面对以算法、算力与数据共同驱动的新型数字社会,人民同样有着这样强烈的向往——“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当前,数字经济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金山银山”已端倪尽显,“绿水青山”还需全社会共同促进,亟待走上一条更加健康更加规范的绿色发展之路。
“无现金社会”导致盲人与老人的尴尬,“厕所取纸先刷脸”导致公民个人隐私的流失,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游戏与色情直播,大学生受“花呗”“白条”诱惑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算法推送大流行导致信息茧巢暴增,“资本绑架舆论”导致主流价值观边缘化,数字巨头的事实垄断带来的消费者权益的受损与创新创业的受阻,走偏变形的“共享经济”导致的数字零工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以减负为初衷的教育数字化客观引发增负,以绿色出行为初衷的共享单车沦为城市垃圾,以绿色充电为初衷的共享充电宝沦为变相销售,等等。
如今,中国电子商务进入下半场,不仅实体商场变成了网购平台的展示柜台,实体餐厅也几乎被电商模式所颠覆,纷纷沦为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的中央厨房,而线下培训机构更是被五花八门的线上教育平台冲击的七零八落惨不忍睹。当数字巨头以摧枯拉朽之势全面入侵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时,“宅经济”无疑将严重挤压原有城市空间,这也标志着缺乏人气的无活力城市的蔓延,最终受损的将是城市居民生活所必需的和谐生态。
2020年5月6日,饿了么外卖小哥肖某送餐途中突然晕倒,后经抢救无效身亡。事后,其妻冯某联系饿了么争取工亡赔偿,协商无果后,冯向武汉市黄陂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庭上,饿了么代表认为,肖某只是具有临时性、兼职性的网约骑手,公司与肖从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或协商达成书面协议,也未约定劳动关系存续的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无招录聘用、招工的事实。2020年11月初,仲裁委员会认定双方确实不存在劳动法上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冯某的请求被尽数驳回。2020年12月21日,43岁的饿了么外卖小哥韩某,倒在了当天第34单外卖的配送途中。令人扼腕的是,在其去世之后,作为其劳动工具的智能手机仍滴滴作响,订单超时罚款信息一条一条弹出。韩某家人联系饿了么争取工亡赔偿,却被平台告知,韩某与饿了么之间并未签订劳动合同亦即无劳动关系,所以无法认定韩某为工亡。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饿了么平台,有1.2万名00后大学生开始兼职送外卖,滴滴出行平台在8个月里增加了150余万名网约车司机。相较于传统经济,平台经济带来的就业被称之为灵活就业——外卖小哥与饿了么之间,滴滴司机和滴滴出行之间,从法律上讲只有劳务关系而无劳动关系,劳动者并不具备法律意义上的雇员身份,因此也就无法享受相应的法律保障。灵活就业模式带给平台经济巨头们的好处可谓两全其美:既能节省下巨额人力成本,又能轻轻松松置身于劳务纠纷之外。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的一字之差,让劳动者所能获得的法律保护天上地下。我国现有关于劳动者的各种保障体制,基本都以劳动关系的建立作为前提。只要不被认定为劳动关系,灵活就业者基本就无法获得有力的权益保障。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2021年1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正确认识和把握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文章强调,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健全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保体系。
在数字时代,老年人常常被戏称为“数字难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2.54亿,在总人口中占比达18.1%。另据中国民政部披露,“十四五”期间,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而另一个现实则是,老龄群体中,触网的仍是少数。2020年9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四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40亿,其中60岁及以上的网民占10.3%。这意味着,至少仍有超1.57亿老年人处于所谓的数字鸿沟之中。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年轻人来说轻而易举的事情,对老年人来说可能格外困难。比如,移动支付、网上银行、网上预约看病、扫码点餐、网上预约打车,就连进公园也要扫码,让一些没有触网的老年人感到十分不方便。日前在湖北某地出现的一幕引发公众热议:一位身患重病、行动不便的94岁高龄老人,被家人抬到银行营业厅,被搀扶着完成了人脸识别,而这一切仅仅只是为了激活社保卡。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幕幕令人心酸的画面让我们不得不关注到数字时代的老年人群体。在黑龙江哈尔滨的一辆公交车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年人因为不会扫码,被车上众多乘客斥责“不能为老不尊,快下去吧。这么多上班的人呢!这么多人指着你,你不难受吗?”老人既生气又手足无措。有乘客当场报警,民警赶到现场处置,告诉老人没有健康码无法乘车“这是政府规定”。在辽宁大连的一个地铁站,一位老年人因不懂如何出示健康码,而被工作人员挡在了门外。工作人员多次让老人出示健康码,老人情绪亦十分激动,称“没有这个事”,双方就此发生争执。智能手机俨然已是数字社会的通行证,却无形中为老年人树起一道电子围栏,让老年人深刻地感受到出行难、看病难、办事难。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并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亦有大量委员、代表围绕数字技术如何“适老化”展开热议并引发舆论持续关注。而“十四五”规划纲要第五篇则明确指出——要“营造良好数字⽣态”。
绿色生态渴望数字化助推
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带给我们一个如此深刻的启迪——“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各国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汇聚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建设美丽地球需要营造绿色生态,营造绿色生态需要绿色发展,绿色发展亟待数字化发展助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绿色产业发展迅猛。国内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基本以年均15%左右的速度增长,远高于GDP增长速度。数字化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与新动能。2016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 《“互联网+”绿色生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旨在推动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完善污染物监测及信息发布系统,形成覆盖主要生态要素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动态监测网络,实现生态环境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充分发挥互联网在逆向物流回收体系中的平台作用,提高再生资源交易利用的便捷化、互动化、透明化,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当前,“互联网+环保”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管理部门、环保产业、环境服务单位等领域,而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与数字化的融合更加深入,将逐渐向“智慧环保”深化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结构也从资本密集型、人员密集型逐渐向技术服务型优化。今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迫使环保企业加速了科技力量的布局,纷纷寻求利用数字技术创造突破发展的机遇,通过数字化转型取得领先发展优势。浙江当地环保部门与数字企业合作,利用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打造了一个工业级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大数据平台,投入使用后卓有成效。使用此大数据平台的企业在产废工厂放置智能危废垃圾桶,垃圾桶会将收集到的危险废物的重量等信息通过物联网上传到云端管理平台,当垃圾桶中的废物达到一定重量阈值后,平台会调度相关运输公司的车辆去收集废物,运输到相关处置单位。在危废转移过程中,当智能垃圾桶中危废被倾倒出去时,垃圾桶会自动在区块链上创建一个“数字联单”,而产废企业、运输公司、处置单位接下来的每一次操作也都会通过移动客户端上传信息到“数字联单”中,自创建到完成的全生命周期也都在相关政府环保部门的监管之下,并且通过密码学技术以及区块链权限管理功能,有效的保护各企业的数据隐私性。同时,大数据管理平台也会对危废转移数据、联单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和可视化,提供一个完整的从线下收集数据到云端管理数据的信息闭环。
放眼中国乃至世界,诸多投资巨大的太阳能发电站、风力发电站等绿色能源基础设施,因缺乏能源互联网的智能支撑,无法精准预测需求,屡遭“弃光”“弃风”的尴尬与损失。美国通用电气在风电领域推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数字化技术,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运行数据,利用迭代优化的算法得以预测系统运行状态,由此大幅降低停机频率及维护成本。华为在光伏领域推出的智能诊断系统,短短15分钟即可检测完一个100兆瓦的光伏电站,如果用传统方式,则需一周时间才能完成。作为最早进入风力发电设备制造领域的中国企业,金风科技在全球拥有几万台机组制造和运行相关的数据积累,这些数据已成为推动风电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手段。目前,风电大数据作为金风科技战略核心资产,已成为金风科技推动风电产业转型过程中,实现价值留存和新价值创造的关键要素。近些年来,金风科技利用拥有的机组研发、制造、运行数据积累,重点建设风电数据资源池,打造风电数据平台。同时,金风科技基于海量经验数据创新风电场设计与运营服务模式,提供资源评估、风电场选址选型、发电性能提升、智能运维等应用服务,为行业提供可靠的风电数据公共服务;通过开展网络协同制造,统一整合、存储、组织、管理和控制各种类型数据,实现贯穿风电全生命周期业务管理的协同创新。借助工业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金风科技已建立智能化产品开发、制造和服务体系,实现风力发电机组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过程涵盖产品定制化设计、精益化生产制造以及主动服务、预警和远程服务的智能服务。技术手段应用和运营模式创新,将大大减少企业运营和风电场运维成本,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和发电效益,最终目标是向终端消费者提供更稳定、更清洁、更廉价的绿色电力。
煤炭是我国能源体系的“压舱石”,但是,煤炭开采会带来包括水污染、土壤污染、土地资源破坏以及空气污染等诸多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急需数字化助力。2020年2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应急管理部、国家煤矿安监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共同印发了《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煤矿智能化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将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智能装备等与现代煤炭开发利用深度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智能系统,实现煤矿开拓、采掘、运输、通风、洗选、安全保障、经营管理等过程的智能化运行,对于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规模达每天两亿吨,污水处理行业的碳排放量占比社会总排放量达1%-3%,其数字化发展程度却令人担忧。反观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污水处理数字化程度日臻成熟,包括了设备远程监测、能耗管理、预测性维护、设备运行优化、备品备件管理等方方面面。当前,我国“新基建”如火如荼,可以提供大数据联动、城市数字化管理、物联网建设等高效运营的基础设施,对“新基建”的充分利用可以有效帮助污水处理行业大幅提升运营效率,优化污水处理及水环境治理的能力。
绿色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波澜壮阔的新时代,绿色数字化发展,是对这个伟大时代的呼应与共振,是对“高质量发展不能只是一句口号,更不是局限于经济领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响应与行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丰富与延展。绿色数字化发展,正为我们这个时代创造着新的伟大奇迹,也为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提供着丰富的探索实践,必将带来一场深刻的社会进步。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关键五年,同时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十四五”规划纲要这份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则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底座与新引擎——“数字化发展”与“绿色发展”。如果说“数字化发展”是有色彩的,那一定是绿色;如果说“绿色发展”是有引擎的,那一定是数字化。 数字化发展与绿色发展绝非各自孤立而是天生有缘,存在必然的相互需要与相互助力关系,这种内生逻辑决定了二者注定会形成合力——绿色数字化发展。
“十四五”规划纲要第五篇“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指出——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完善开源知识产权和法律体系,鼓励企业开放软件源代码、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涉农信息普惠服务机制,推动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加快信息无障碍建设,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等共享数字生活。坚持放管并重,促进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统一,构建数字规则体系,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向欠发达国家提供技术、设备、服务等数字援助,使各国共享数字时代红利。这些发展目标的顺利达成,离不开“绿色发展”。
“十四五”规划纲要第十一篇“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构建集污水、垃圾、固废、危废、医废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强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监控预警。加大环保信息公开力度,加强企业环境治理责任制度建设,完善公众监督和举报反馈机制,引导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环境治理。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建立健全线上线下融合、流向可控的资源回收体系。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服务模式。这些发展目标的如愿以偿,离不开“数字化发展”。
2021年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研究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问题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会议指出:要加强平台各市场主体权益保护,督促平台企业承担商品质量、食品安全保障等责任,维护好用户数据权益及隐私权,明确平台企业劳动保护责任。毫无疑问的是,这些推进“数字化发展”的重要举措皆离不开“绿色发展”。会议还指出:要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工业领域要推进绿色制造,建筑领域要提升节能标准,交通领域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鼓励绿色出行,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领导干部要加强碳排放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抓好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毋庸置疑的是,这些推进“绿色发展”的关键任务都离不开“数字化发展”绿色数字化发展,绝非单纯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亦非简单的“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或“数字化+绿色化”。绿色数字化发展,不仅依靠自然科学的进步,亦要仰赖社会科学的指引。“必须用社会科学来了解社会,改造社会,进行社会革命。”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数字化发展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才能真正构筑起“数字与绿色共舞,经济与社会并进”的绿色数字化发展新格局,才能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真正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最终成功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李易上海社科院绿色数字化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上海社会科学院绿色数字化发展研究中心
上海社会科学院绿色数字化发展研究中心旨在发挥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国家高端智库优势,发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创新网络项目和联合国训练研究所的平台优势和专家优势,以“数字化发展”与“绿色发展”的深入融合为重点研究领域,构建绿色数字化发展的理论体系,挖掘世界各国和我国各地绿⾊数字化探索的实践案例,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前瞻性、决策性咨询服务,为社会搭建产学研合作交流和人才培养的新型载体。
中心下设机构(两部一网两刊)
综合研究部
合作交流部
官网:绿色数字化星球 gdp2060.cn
内刊:《绿色数字化观察》(信息性月度内刊)
《绿色数字化研究要报》(中心学术性研究内刊)
签 发:王振 编 辑:范佳佳
编辑部:上海市中山西路1610 号 2-803 邮 编:200235